北京晚报·五色土
记者李葵
白露,是二十四节气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,秋季的第3个节气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对“白露”有这样的“解说”——“水土湿气凝而为露,秋属金,金色白,白者露之色,而气始寒也。”
白露是仲秋的起始,是闷热到凉爽的转折,也是一年中温差较大的阶段——太阳直射点南移,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,日照强度减弱,冷暖空气攻守转换,傍晚之后气温降速很快,使得昼与夜的温度之差加剧。
《北京晚报》“四时佳气”之白露节气的报道
候鸟停歇择绿水
在北方,白露时节已经真正挥别了暑热,秋意日益明显,天儿越来越凉,而夜间骤降的气温,使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花草表面发生凝结,形成晶莹的露珠,是谓寒生露凝。
白露有三候:“一候鸿雁来,二候玄鸟归,三候群鸟养羞。”说的都是这个节气里鸟儿们的举动——鸿雁、家燕、天鹅、白鹭等候鸟纷纷南飞避寒,众鸟抓紧贮存干果食粮以备过冬。
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、鸟类专家邓文洪倾心鸟类观测及研究十数年,是去年北京园林绿化局、北京动物学会、北京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联合发布的《北京陆生野生动物名录(鸟类)》项目的全程参与者和负责人。
邓教授告诉记者,北京现有的种陆生野生鸟类中,留鸟只有七十多种;因为迁徙而路过北京的则多达一百六十余种;每年的这个时候,大致从八月中下旬开始一直到十月中下旬,北京的许多河道、河床、水库、水渠,都可以看到那些长途迁徙过程中短暂停留歇息的鸟类,大天鹅、小天鹅、东方鸻(héng)、灰鹤、小滨鹬、小鹀(wú)、暗绿柳莺、极北柳莺等……候鸟的队伍里也有猛禽的身影,其中最早来的是普通(kuáng)和凤头蜂鹰。也有一些鸟儿从前只是路过,现在因为北京环境越来越好,干脆就留在这里过冬了,比如小天鹅和黑鹳。
确实,在北京,无论城郊,越来越多的公园、水系都讲究立体种植,植被类似湿地,非常适合鸟类休养生息。
栖息于大运河水域的白鹭白继开摄
这些年,路过或停留北京的鸟的种类及数量都有增多,热衷于观赏鸟类、拍摄鸟类的人也越来越多,用一个小例子侧面证明这个结论:某天,电视里突然传出一段话,“用最短的时间成为鸟类发烧友,多背一些鸟类的学名、样貌、习性、原产地什么的。还有那些来过冬的候鸟,都给它背下来……”电视剧已经这么一步不落地紧跟现实了吗?哑然失笑。
记者联系了平谷区融媒体中心的刘杨洋,一位当地颇有名气的拍鸟达人,问及什么时间拍摄最为适宜,他随口而出的话让人眼前一亮,立刻就有画面生动浮现:“(早一点)太阳将升不升的时候,可能在这里抓点小鱼儿什么的,它们就出现在这个明显的水面儿上;(午间)热的时候它们都躲起来,躲在水草丛里,芦苇荡里,躲着乘凉呢;(晚一点)太阳落山之后,凉快一点的时候,它才出来抓东西吃。”
刘杨洋也说,水质好不好,鸟儿知道。
记者跟着刘杨洋来到平谷区泃河、洳河沿线,一段被水库“遗弃”的最宽处达20余米的河床,早晨八点钟之前,这里有麻鸭、白鹭等多种水鸟,它们或觅食或飞翔或梳羽或休闲,那种自得自在,分明就是在自家庭院一样身心极度放松。在这里,刘杨洋拍过许许多多的白尾海雕和凤头鸊鷉(pìtī),出了不少难得的好片——生态环境越来越好,人们的爱鸟护鸟意识越来越高,才能“造就”那一幅又一幅和谐美好的大景观。究竟是人类成全了鸟类还是鸟类成全了人类?还是人类与鸟类在相互了解基础上彼此尊重彼此信任的最好回馈?
平谷一段河床里两只鸬鹚在嬉戏宝君摄
就像古人从对自然的长期观测中逐步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,又运用它更进一步地认识、了解、尊重自然,并更大程度地受益于自然而不是受制于自然。
白露既至,一场秋雨一分寒,对气候格外敏感的鸟类已经开始南迁或储粮了,身为人类,也需要注意气温变化,适时增添衣着及被盖,以防寒凉之气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侵害。
秋日观鸟处
颐和园、圆明园、陶然亭等公园以及各大水域
核桃成林丰收喜
在这个时节,您有没有留意过白露的存在?您想过带孩子认识一下白露吗?很简单——即便生活在城区,只要早一点起床,赶在晨露被太阳蒸发之前,到公园去,到草场去,甚至就到居住小区附近一块并不很大的绿地或灌木丛中,蹲身俯首仔细察看,通常就能找到白露的踪影——它们或细如茸毛,或剔透如珠,附着在草梗上、叶茎上、花片上……无论颗粒大小,露珠都是闪烁着光芒,所以肉眼容易看见但镜头很难拍好。
在郊区,白露时节又是另外一幅忙碌的场景。
“白露到,核桃掉。”根据这一俗谚,记者来到了平谷区黄松峪乡梨树沟村。曾经担任过15年该村村主任的宋宝启说,村里依然保留着白露打核桃的习惯。因为过早打下的核桃,外壳不好剥脱,果仁往往也不够饱满;而白露时候的核桃,已非常成熟,品质和口感都更有保障。
梨树沟村,因为村口原本有一株硕大的梨树而得名,村中梨树品种丰富,为什么还会有上千棵的核桃树呢?据平谷县志记载,年至年间,平谷大量发展木本粮油树种,开展了以栽种核桃为中心任务的突击造林,大面积营造核桃川。梨树沟村那成片成林的核桃树,正是这一活动留下的成果。
白露前后核桃透熟,外皮由青变黄,甚至等不及地自行脱落,收获正当时。所以也有“白露白露核桃撑破肚”的说法,非常形象。打核桃要上树,要挥杆用力敲打,还要弯腰曲背蹲下捡拾,是一个并不轻松的体力活儿。
平谷梨树沟村打核桃李葵摄
打下的核桃装运回家,放在通风向阳处堆放几天,就可以剥除外衣——要注意的是掌握火候,过早,有青皮粘连,过晚,外皮腐烂变黑,影响核仁质量。
梨树沟村所产核桃绵瓤居多,果实饱满,口味纯正。而且这里的核桃都是手工剥皮,杜绝药物干预。
剥皮后的核桃一时吃不完,可放冰箱里储藏,来年再食,口感与新采的无二。
平谷梨树沟村的核桃李葵摄
据宋宝启介绍,在当地,核桃的滋补作用历来深入人心——妇女孕期要吃生核桃仁,有利于胎儿大脑和头发的生成;妇女产后会吃炒熟的核桃仁,以益于补养气血……
作为日常食材,核桃仁可生吃可炒食,还可以作为凉热菜的配菜——核桃仁拌菜是许多婚礼宴席上的必选,也是农家院游客用餐的首选。
核桃油性大,一斤核桃仁能榨出六七两油,榨完油后的渣饼可以当肥料也可以当饲料。核桃仁与芝麻、花生混在一起可做核桃酱。五仁烧饼、五仁月饼,其中都少不了核桃仁。
而且,在平谷当地的一些餐厅,还可以吃到久闻大名的核桃酪:将蜂蜜或白糖充分熬制后放入核仁,再撒上芝麻即成。
对于一些质地特别坚硬、形状格外异常、皮厚仁少的麻核桃,揉搓把玩也是不少人的喜好,“核桃不离手,能活八十九。”这时候的核桃,是文玩品,也是健身球。
秋季是收获的季节,与核桃前后脚成熟的,还有葡萄、板栗、石榴、柑橘、柚子、柿子……美果接踵而至;秋季是缤纷的季节,树叶红的红、黄的黄,纷纷扬扬飘飘落落,装扮了山川、村落、农舍,美景尽收眼底。
白露,于夏之后冬之前,让人享受一段难得的微凉未寒之爽。
核桃品赏处
平谷、门头沟、怀柔、密云、延庆、房山等
秋水伊人源流长
《诗经》中的《秦风·蒹葭》有文: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央。”这里的白露指的就是实实在在的“寒生露凝”之白露,它让后人不但收获了“秋水伊人”这一成语,更收获了无数围绕“秋水”与“伊人”所作的美篇美文。
露珠李葵摄
历代文人墨客,有关白露的诗句也数不胜数,杜甫、李白、白居易、辛弃疾……有的诗人,一人还写下数篇关于白露的诗歌。
比如李白,写有《古风其二十三》:“秋露白如玉,团团下庭绿。我行忽见之,寒早悲岁促。”有《秋夕旅怀》:“凉风度秋海,吹我乡思飞。芳草歇柔艳,白露催寒衣。”有《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》:“朝登北湖亭,遥望瓦屋山。天清白露下,始觉秋风还。”有《玉阶怨》:“玉阶生白露,夜久侵罗袜。却下水晶帘,玲珑望秋月。”有《初月》:“玉蟾离海上,白露湿花时。云畔风生爪,沙头水浸眉。”五首白露诗,触景、生情,思乡、念故……无不显示出他“诗仙”的才气。
白居易《和答诗十首·和松树》所写的“八月白露降,槐叶次第黄”,让人仿佛看见枝头树梢的颜色变化,读来有一种时间上的伸展。而其《衰荷》中的诗句“白露凋花花不残,凉风吹叶叶初乾”,读来则有挥之不去的感怀之情。
历代诗人同样不甘于后:陈子昂写下“葳蕤苍梧凤,嘹唳白露蝉”之句;温庭筠写有“白露鸣蛩急,晴天度雁疏”;张籍描绘出“白露满田风袅袅,千声万声鹖(hé)鸟鸣”的画面;王昌龄则有“白露伤草木,山风吹夜寒”之喟然……他们各绘其景,各抒其意,将白露渲染得五彩斑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