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秋谷香,叠翠流金。山阳县法官镇丹山源农业科技示范园里机声隆隆,金黄色的优质水稻在机器卷吞下,一穗穗稻谷颗粒归仓。
稻谷丰收。刘艳/摄
丹山源农业科技示范园位于山阳县法官镇姚湾社区,是“四方双结对,共建示范村”活动开展以来,法官镇实施的第一个苏陕协作项目。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,其中苏陕协作项目资金700万元。
“项目占地15亩,建设6条农副产品生产线、300平方米大卖场、400平方米电子商务服务中心、200平方米实验室、1000平方米育苗温控室。”丹山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文根说,“为了延长产业链条,我们在种植的基础上,还建成了产业孵化基地,主要加工大米、挂面、粉条、食用油等绿色有机食品。”
正在装修的法官镇农业科技产业孵化基地。张宏/摄
近年来,在山阳县农业农村局、乡村振兴局的规划和指导下,法官镇积极培育新兴产业,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,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,大力推广“企业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合作模式,以示范园种植带动群众发展粮食、油料作物种植,增加农民收入。
“公司发挥科技优势,改变过去传统农耕模式,按照‘一季油菜一季水稻’的发展思路换茬耕种,在油菜获得丰收后,立即抢时种植益香2115、泰优8080和桂花球9号三个富硒水稻品种500亩,亩均综合收益达到3000元以上。”徐文根说。
水稻收割后倒茬种植油菜。张宏/摄
法官地处秦岭南麓,春夏长,秋冬短,气候温和,适宜水稻、油菜、芝麻等粮食、油料作物生长。因该镇小作坊难以满足深加工要求,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迫在眉睫。法官镇抢抓苏陕协作机遇,积极争取南京龙池街办协作资金,弥补了建设农业科技产业孵化基地资金不足问题,解决了企业厂房建设、机械设备等难题,带动了当地群众财产、生产、劳务和三产增收。
在法官镇党委书记雷丹萌看来,建设山水秦岭,培育特色产业,整体布局并非种植与加工以管窥天。开发集药、食、康养、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新型农业项目,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接续乡村振兴、建设田园法官的远景目标。
徐文根告诉记者:“公司依托资源禀赋,积极发展康养,采取‘支部+公司+农户’的模式,开展中药保健品研发、加工与销售,延长产业链条,实现农业、康养、旅游深度融合,助推群众增收致富。”
粮食加工车间。张宏/摄
据了解,近几年来该公司发展艾草种植700亩,核桃综合科管500余亩,新增补栽优质红仁核桃及油蟠200亩,100亩林下种植魔芋、树莓、覆盆子及60亩,秋桃园套种油葵,均长势良好。700亩艾草亩均年产值4000元以上,深加工后年可创利税亩均800元,带动项目地劳动年用工2000余人次。(责编:杜敏)
作者:张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