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创:唐伊
山核桃,原名胡桃,又名羌桃、万岁果、长寿果,有果中之王的美誉,其营养价值很高,果壳坚硬,是制作工艺品的上等材料。民间自古有核桃木避邪之说,早在公元年,乾隆皇帝就曾用核桃工艺品作为“驱邪呈祥,保佑平安”之物,摆放于帝王的神龛旁。
徽县北部山区常有野山核桃,其果实坚硬,一些老手艺人变废为宝,利用其花纹优美,形态奇特,色泽自然、古朴、质地坚硬的自然特点,将其精雕细琢加工成了花瓶、笔筒、横幅、狮子、奔马等工艺品。在当地,核桃是吉祥之物,“核”字谐音“和(合)”,寓意合家幸福、平安,和美生财,逢凶化吉,表达了汉族人民一种辟邪除灾、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。徽县山核桃工艺作品由于工艺精良,形象逼真,曾荣获了甘肃省第二届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展“百合花”奖,并多次在省内外举办的展会上展出,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。
山核桃工艺品加工主要分布于徽县北部山区的高桥、榆树、麻沿、江洛、城关等乡镇,这里不仅盛产野生山核桃,更是徽县有名的旅游文化名乡,早在四千多年前,就有人在嘉陵江支流永宁河上游繁衍生息。宋元明清时期,永宁河沿线是当时的茶马古道的主要通道之一。高桥古镇历史悠久,北宋末年始置高桥关,元明清三代设立高桥镇,当地非遗资源遗存丰富。
从古至今,当地一直有把山核桃作为饰品的习俗,多用于烟袋或小孩帽坠等。这些小饰品外表简陋古朴,但源于村民对大山的敬畏与虔诚,也被人们赋予了不同的灵性。很早的时候,村民就把山核桃当成避邪保平安之物,有小孩子受了惊吓无法入睡,老人就会在孩子的枕头下面放几颗山核桃,帮孩子压压惊。
徽县山核桃工艺品,经过精选、洗涤、切片、剔仁、干燥、粘接、定型、打磨、抛光等几十道工序加工制作而成。整个加工过程系纯手工操作,完整地保留了山核桃的原始外形和自然镂空花纹,实现了时尚与传统、古朴与典雅的完美结合。
其制作方法大致为:设计产品造型,制造出模具;挑选野山核桃成熟完好,按直径大、中、小分挑;切片取仁。对挑选好的野山核桃横向切割,挖仁,取掉山核桃片中的桃仁;对切好的野山核桃片进行打磨,打磨出各种所需的角度,然后以2片或4片为一组,拼合成平面型、凹型或凸型的花片;将粘好的花片依附于模具,粘贴出各种设计的工艺品雏形产品,在工艺品的底座、顶部或中部粘接有核桃木条;将工艺品雏形产品精密打磨,抛光;根据所需颜色喷刷底漆,然后打磨出核桃原色彩,再喷刷面漆。
一颗颗普通的山核桃,经过匠人的打磨、雕琢,一刀一刀,精致小巧,颇有玉的质感,还有一些其貌不扬的,用空籽山核桃串起做佛珠,简陋古朴,却颇有禅心。被赋予文化内涵的山核桃工艺品,是家居、办公、酒店等最好的装饰品,也是走亲访友最好的礼品,更是旅游的纪念品,同时也是较有收藏价值的文化艺术品。如今,山核桃工艺品已经逐渐成为徽县文化艺术产品的标牌,漂洋过海,传递到了国外友人的手中。也以杯垫、笔筒、纸巾盒等形式,走入寻常百姓家。
在多次的文化产品交流过程中,徽县山核桃工艺品已经开始走出高桥,走出徽县,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。产品已销往甘肃省、陕西省、宁夏回族自治区、青海省等地30个多个大中城市。由于山核桃工艺品的发展潜力大、市场前景看好,目前尚有十多个品种正在进一步的研究和斥资开发之中,随着产品的不断开发和市场的拓展,也将进一步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,山核桃工艺品会成为徽县文化产业的一大亮点,将给当地群众带来更多更大的经济实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