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月,宫中赏秋海棠、玉簪花。自初一日起,即有卖月饼者,至十五日,家家供奉月饼、瓜果。如有剩月饼,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,至岁暮分用之,曰团圆饼也。
——《酌中志》
几处笙歌邀月老,万家糕饼乐中秋。又要到了一年的中秋佳节,丹桂飘香,圆月悬空,清辉无限。人们吃饼赏月,阖家团圆,是人世间难得的好时光。
今天小编就锦上添花来聊一聊: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,究竟是怎么演变来的呢?当然,按照惯例还是先上波配方再来讲解
广式蛋*莲蓉月饼(50g×20个)
首先制作饼皮。混合糖浆、花生油、枧水和吉士粉(如果有的话,没有就不加,没关系的,我就没有加),搅匀。
加入面粉,不用过筛的,直接加进去就好了,中式的点心这方面没讲究的。
然后用刮刀或者刮板从下往上的样子混合均匀。蛮好操作的,一会儿就能到如右图的状态。
保鲜膜包好放在一旁松弛至少2小时。最好不要冷藏,冷藏过后的饼皮即使回温再操作,也会感觉有点粘手的。
我直接就是室温松弛的,并且感觉松弛的时间越久,越不粘手。
接下来分割馅料。由于要包蛋*,根据皮馅3:7的比例来,馅料部分是35g,所以蛋*+白莲蓉=35g就可以了,然后用莲蓉把蛋*包住。分割好的馅料加盖保鲜膜放置一旁备用。
馅料分割也要蛮久的时间的,因为要精确称量,然后还要一个个包好。这样弄弄,饼皮松弛的时间也差不多了。分割饼皮15g一个,加盖保鲜膜放置一旁备用。
然后取饼皮,用大拇指把中间部分压扁。
然后加入一份馅料,用虎口一点点把饼皮慢慢的推上去。
然后收口,也是慢慢的推上去就收口了,类似于包汤团的感觉。其实不难的,感觉比包汤团还要简单,因为饼皮蛮油的,不黏手,所以很好推的,试了就知道喽,这个饼皮的方子真心不错呐。
最后收口。
不用撒粉防粘的,直接月饼模子里面压出花纹就行了。可以事先在花片和模具周围刷一层薄薄的油,其实感觉不刷也不粘的。哎,蛋*有些还是蛮大的,半个还要露出来
一个个压好之后,就可以烤制了。不用喷水的,因为没有裹粉防粘。先℃烤5分钟定型。
然后拿出来,表面刷蛋*液,下图是还没有刷的样子,刷好的忘记拍了。。。刷蛋*液的时候不要贪心,其实我给出的蛋*液做个月饼都绰绰有余的,所以大家应该知道每个月饼刷到的蛋液那是非常非常的少呐!!!刷子沾了蛋液之后,要在碗边上逼一下,把多余的蛋液都逼出来,然后再刷到月饼表面。这样花纹才会清晰!
继续用提前预热好的烤箱(根据自家烤箱脾气设定温度)℃烤15分钟。看到月饼的周围有点鼓出来的感觉,同时表面已经上色就表示烤好了。
小贴士
1.关于饼皮的量:
饼皮给出的量,按照皮馅3:7比例,算上分割中的误差和损耗,做20个是绝对够的,可能会多出了一点点。最好不要冷藏松弛,其他配比的饼皮可能可以,但是这个饼皮由于不需要撒粉喷水什么的,内部糖浆的含量和油量都比较多,冷藏之后容易变硬,即使回温之后也容易粘手的。
2.关于饼皮粘手的问题:
请确定所有的材料称量精确。请一定要先把花生油、糖浆和枧水彻底乳化之后再加入粉类翻拌均匀。过程不能偷懒。松弛的时候要包保鲜膜,最起码松弛2小时以上。分割好的小剂子也需要表面盖保鲜膜。如果还是粘手,可能是糖浆的问题,不建议自己制作,因为其中的含水量和糖的转化程度都无法精确的测量,所以还是建议购买太古或者顺南的糖浆比较好。
3.关于吉士粉:
饼皮中的吉士粉最好不要省略,我做过一次没有加吉士粉,饼皮的颜色就没有这么亮丽好看了。当然,不加不影响回油。加了吉士粉,饼皮的颜色会更加*橙橙,更诱人。
4.关于咸蛋*:
1)馅料里的咸蛋*7-8g是半个的量,咸蛋*有大小的,一般来说50g的月饼包半个蛋*,63g的包一个蛋*。
2)咸蛋*用*泥咸蛋自己剥,一定注意要把蛋*周围那一层薄膜给弄干净了!!一定!!!否则蛋*和莲蓉包起来的时候,莲蓉会裹不紧蛋*的。就算烤之前你觉得包紧了,烤好之后也会分离的,更可能导致饼皮开裂等等问题出现。而且这一层薄膜烤熟了之后的口感是很不好的。
3)咸蛋*不需要事先泡油、或者什么喷白酒烤熟,完全不用担心有腥味。*泥咸蛋如果自己吃,不也就是水里煮一煮就吃了么?哪有这么多讲究!而且看第一张照片就可以看出,一样很出油,而且还是沙沙的口感,也完全不用担心烤不熟的问题。一共烤20分钟,鲜肉月饼都烤熟了啊有木有!!!!
4)生的咸蛋*是固体,不是液体!不要再问怎么剥了!!!很好剥,乃们自己敲一个就知道了。如果感觉剥出来的咸蛋*周围一圈很软,那这种就是腌的时间还不够久,烤出来不会油油沙沙的感觉。可能中心有白白硬硬的那种口感的。
5.关于饼皮中的花生油:
饼皮中的花生油我用了胡姬花,超级香。
6.关于枧水:
枧水是用来中和饼皮中的酸碱度的,不可缺少,不建议自己调配,因为无法调节pH值。淘宝有卖分装的,一小瓶20mL的样子,大概能做50g的月饼个不到。
7.关于馅料:
馅料方面我不建议自己制作,因为无法把握油量以及馅料的软硬程度。这样也就无法把握包馅环节是否顺利,还有可能会影响到烤制的时候饼皮是否会开裂、是否会大脚、最后的回油情况等等。甚至于过几天饼皮还可能与馅料分离。所以馅料还是使用市售的吧,何况用的都是广州老字号的馅料,品质方面也是非常有保证的。
8.关于月饼的保存:
做好的月饼千万不要放冰箱,会使得饼皮变硬,这样严重影响口感的。
回油不仅仅是为了让饼皮看上去油光蹭亮更有食欲,
烘焙小课堂:
月饼简史
就像端午的粽子,春节的饺子,元宵的汤圆,我们国家节日中的吃食都有别样的寓意。
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,沿传下来,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。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。
有一种说法带有些许浪漫色彩。相传唐朝玄宗年间,在一个秋日的夜晚,李隆基正在赏月,道士罗公远使用法术,邀玄宗同游月宫。到了广寒宫,嫦娥便让宫女捧上香甜可口仙饼来招待唐玄宗,命仙子们为客人表演世间难得一见的舞蹈。
返回人间后,唐玄宗命人按月宫所见所闻一一仿造,此后,人间就有了形如圆月的“月饼”。
当然,也有说法认为,月饼的产生与“嫦娥奔月”的传说有关。但基本上,许多相关传说都是人们对月饼由来的一种猜想而已。
另一种说法,据史料记载,早在殷、周时期,江、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"太师饼",此乃中国月饼的"始祖"。
西汉以后,西域的饼食传入中国,与中国本土食物杂糅,衍生出了胡饼,真正和中秋挂上钩,却是在唐代。《洛中见闻》曾记载: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,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。
唐朝诗人司空图曾作诗:此夜若无月,一年虚过秋。诗意:中秋节不看一眼月亮,这一个秋天都白过了,来形容当时民间中秋节的热闹。
唐朝人赏月是格外热闹的。今天民间保留的“舞草龙”“砌宝塔”等民俗,基本都是唐朝赏月传下来的。著名的“霓裳舞衣曲”,更是以唐玄宗中秋游月宫为话题。盛世大唐里,赏月就是时尚潮流。
既然有美景,当然不可或缺美食相伴。唐初,还没有专门吃月饼的习俗。
中秋吃饼的说法,是有缘由的,唐太宗李世民命手下大将李靖征讨北方突厥,大胜,于八月十五凯旋归朝,京都长安城内外鸣炮奏乐,*民狂欢通宵,有吐鲁番商人向皇上献胡饼祝捷,唐太宗接过胡饼,笑指明月说:“应将胡饼邀蟾蜍(月亮)”。意思就是和月亮一起吃。随后,将胡饼分给了文武百官。八月十五吃饼的习俗也流传下来。
北宋年间,皇家度过中秋节时喜欢吃一种“宫饼”,俗称“小饼”、“月团”,外形圆圆的,像是月亮。按苏轼的说法,饼皮里裹着麦芽糖和酥油,吃起来香甜可口。
东坡先生有诗云:"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和饴"。在宫廷内流行,也流传到民间,慢慢的在民间演变成圆形,寓意团圆美好,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,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念。
宋代的文学家周密,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《武林旧事》中首次提到"月饼"之名称。南宋吴自牧的《梦粱录》一书,已有"月饼"一词。但宋代的月饼其实挺普通,不是中秋节的特定食品,平时也可以吃。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,和菊花饼、梅花饼、五仁饼等同时存在。
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,至明清时,已与元旦齐名,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。明朝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,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,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。《明实录·神宗实录》里就记载了皇帝十次赐给大臣月饼。而且对中秋赏月,吃月饼的描述,也是明代才出现的,《西湖游览志会》记载:"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,民间以月饼相遗,取团圆之义"。明代的月饼,形状也固定为现在常见的原型。渐渐地,它还被赋予了“团圆”的含义。
至清时,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,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。袁枚《随园食单》介绍道:"酥皮月饼,以松仁、核桃仁、瓜子仁和冰糖、猪油作馅,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,迥异寻常"。清人杨光辅则写道“月饼饱装桃肉馅,雪糕甜砌蔗糖霜”,已很有点现代月饼的模样了。
至此之后,在我们国家中秋赏月吃月饼的习俗也已定型。而由于不同地区人们饮食习惯的差异,月饼也有了不同的派别。
当前月饼忽略核心特点而按产地分的有:京式月饼、广式月饼、滇式月饼、潮式月饼、苏式月饼、台式月饼、港式月饼、徽式月饼、衢式月饼、秦式月饼、晋式月饼甚至日式等。
且围绕中秋拜月、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,如江南的"卜状元":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,叠在一起,最大的放在下面,为"状元";中等的放在中间,为"榜眼";最小的在上面,为"探花"。而后全家人掷骰子,谁的数码最多,即为状元,吃大块;依次为榜眼、探花,游戏取乐
在岁月流逝中,月饼从一种普通的食物逐步进阶为中秋节的特定节令美味,而“吃月饼”也渐渐被赋予了一种仪式感。
一种味道一份思念
不止于行,不止于味,也为内心爱意的传达
00:54